多宝体育- 多宝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7岁孩子学游泳被教练按头致呛水 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师资隐患调查

2025-09-27

  多宝体育,多宝体育官方网站,多宝体育APP下载

多宝体育- 多宝体育官方网站- 多宝体育APP下载7岁孩子学游泳被教练按头致呛水 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师资隐患调查

  近日,“14岁少女拓展营内遭虐待后死亡”一案再次开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该事件发生于去年9月,河南一名14岁少女在拓展营中遭受体罚与虐待,后因身体电解质紊乱,经一个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事发后,涉事拓展基地被关闭,基地校长、生活老师等3人被刑拘,心理辅导老师阴某某也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被捕。

  拓展营是一种将孩子集中管理、进行心理辅导、日常学习与体能训练的校外培训机构。该案的曝光,再次将公众视线引向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安全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资质不合格、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而一旦发生纠纷,家长往往面临维权难、追责难的困境。

  “孩子才7岁,学游泳时头被教练突然按进深水区,吓得呛水、做噩梦,现在根本不敢下水。”今年8月中旬,上海杨浦一家游泳馆内,吴曦(化名)目睹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女儿头部按入水中并用力压了几下,数秒后孩子才挣扎着浮出水面。

  涉事教练辩称,此举是为帮助孩子“克服心理恐惧”。游泳馆负责人随后致歉,并提出补偿三节一对一课程,更换教练,但吴曦一家并未接受该方案。截至目前,双方仍未达成一致。记者尝试联系该游泳馆,对方未就此事作正面回应。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今年4月,海南省一家午托机构老师因认为一名11岁学生用餐时不配合管理,动手打人,后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15日并罚款500元。教育部门随后安排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今年2月,北京的伍女士为儿子在一家体育机构花费3600元报名了12节足球课。据伍女士回忆,报名时机构承诺,“课程采取双语教学,以外教为主,中文教练辅助教学,小班教学,专属场地”。然而,实际上课后,伍女士发现课程与宣传内容存在明显差异。

  “原本承诺的小班课,变成了约30名学生挤在同一块场地上课。”伍女士向记者吐槽道,教学秩序也比较混乱,教练还经常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导致孩子对足球课出现抵触心理。伍女士当即提出退费申请,机构却将后台数据从剩余10节改为“已过期,剩余0节”。目前,伍女士正考虑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App、机构端App和管理端App)为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家长学生和各方切身利益。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长反映存在问题的机构在该平台上无法查到,机构资质存疑。

  2024年12月,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在北京昌平一家体能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时,发现挂牌资质虚假宣传,其颁发单位为已公示的非法社会组织,同时该机构与顾客签订的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从业人员存在美化履历的情况。

  山东省一名家长向记者反映,今年2月,她在孩子所在舞蹈机构外看到,老师因孩子动作不标准而严厉训斥孩子,孩子情绪崩溃后未获安慰反而被要求罚站。经投诉,教育局回复称该机构并无相关办学资质。

  教师专业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山东省一名8岁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今年暑期,当地某健身游泳机构为应对学员高峰,大量聘请兼职教练,其中不少人无法出示相关资质证书,甚至有在校大学生临时上岗。机构此前承诺“一名教练最多带5个孩子”,实际却是一人对10人。

  “好几次孩子在水里游不动了上下扑腾,教练正忙着看别的小孩,根本顾不过来,安全咋保证?”这名家长吐槽说。

  一名在北京从事舞蹈教学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5月,她应聘某少儿舞蹈机构老师时,和负责人说明自己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希望跟着其他老师积累经验。对方听后直说“这不算什么”,直接发来舞蹈教学视频让她“照着上”。

  “真就是硬着头皮上课。”上述老师说,更不合理的是,机构将两个基础差异极大的班级合并教学,且课程内容紧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记者在某招聘平台上询问10家少儿舞蹈、武术等培训机构的入职资格,只有少数机构要求出示相关证书或资质。记者询问一家正在招聘中国舞兼职老师的艺术机构需要哪些证书或资质时,该机构经理称“有毕业证即可,不看证书,看实际业务展示”。而另一家武术机构也表示“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可以做助教,辅助教学,不需要证书”。

  目前,我国多地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教师资质与安全保障义务。2022年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职业能力或教师资格,机构也需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应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师资不足、管理混乱可能侵害学员的生命权、健康权,同时也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机构宣称‘专业教练’‘安全保障’,实则师资造假、设施缺位,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家长基于错误信息付费,合同可撤销并索赔。同时,这种行为还侵害了学员受教育权附带的安全保障权。消防缺失、无急救预案,一旦出事,机构要承担侵权连带责任,重者可能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姚金菊说。

  从行业特点看,非学科类培训涵盖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项目细分众多,难以建立统一的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标准,导致各地、各行业自行其是,认证质量参差不齐,为不合格师资进入行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资质认证的缺位状态,使得培训机构在师资招聘和宣传上拥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容易滋生虚假宣传行为。

  此外,不少机构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安全责任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安全培训不到位,责任追究机制缺失。

  监管层面也一定程度存在权责不清、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学科与非学科类培训区分标准模糊,执法专业性不够,导致重复执法、多头监管现象。日常监督不足、信息监管乏力,也使得资质造假、虚假宣传等行为难以杜绝。

  “当前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也明显不足。尽管《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中设有黑名单制度及停招、取消办学许可等处罚,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家长在证据收集、责任认定等方面面临困难,维权成本高,间接降低了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姚金菊说。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多宝体育- 多宝体育官方网站- 多宝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